關於造句
我們閱讀,可以從整體到局部,但寫作卻不然,寫作時我們只能依存文章架構或是自己特立的風格,但字裡行間的內容卻需從最簡單的句子鋪陳,與學生討論時是如此說的,一個句子,要能夠瞭解主詞(誰在使用動詞或是動詞的使用對象是誰)與動詞(分成主動與被動、及物與不及物),抓到主詞加動詞後(見註一),剩下的就是添補工作了。
添補通常我們會從主詞與動詞著手,最快的方式就是依人事時地物以及如何等六方面逐次增補,如例題,我們會說,鳥在哪裡飛呢?天空;好,鳥會如何飛呢?自由自在,好;鳥何時飛呢?晴朗的天氣,好;當把一些比較容易想到的部份補上,其實造句已經差不多了,底下我們把這些補上(見註二)。
如何?是不是感覺有點像樣了呢。當然這還不是我們的目標,但起碼這樣造出來的句子不會太不通順,要是覺得這樣太過於簡單,也可以繼續句子的添補工作,但接下來就真的是跟孩子平日的閱讀量有關了。當我們把基本的要素都寫出來後,剩下的就是對這個句子的意境、主詞的描寫、動詞的修飾做點改變,依原例,老師會如是想,自由是不是因為牠曾經不自由,請記得,形容詞並不會單獨存在,通常它都是比較而來的,那我可以給他下個想法(見註三),有沒發現,慢慢你已經離開造句的掌握了,主詞的描寫通常跟許多的形容詞相關,你會怎樣形容這樣情境下的鳥呢?開心?悲傷?強壯?瘦弱?當然這取決於你如何給這段句子生命,老師會如是說(見註四),鳥的圖像是不是清晰了些,緊接著對動詞的修飾,我們會給予許多的副詞決定強度,或是短句來加深意象,底下(見註五)終於有機會就是要加強不自由的感覺對比。
當然要完成註五的句子,已是三年級少數學生可以做到的了,但我們可以讓他們朝這目標,慢慢讓自己的句子有生命,這樣的造句慢慢就會進展到小段落,小段落慢慢會成為大段落,寫作的雛型於焉形成,當然這是後記了。
註一:鳥在飛-「鳥」是主詞,「飛」是動詞
註二:鳥在天空飛─鳥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飛─在晴朗的日子,鳥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飛
註三:在晴朗的日子,鳥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飛,想到在鳥籠中的歲月,讓牠更珍惜這得來不易的自由。
註四:在晴朗的日子,憔悴的鳥,終於有機會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飛,想到在鳥籠中的歲月,讓牠更珍惜這得來不易的自由。
註五:在晴朗的日子,原先面容憔悴的鳥,終於有機會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飛,想到在鳥籠中的歲月,讓牠更珍惜這得來不易的自由。
公用帳號完成使用
回覆刪除老師星期三一定要穿裙子跟褲子嗎?
回覆刪除老師,我們好想妳
回覆刪除老師甚麼時候可以給別人看這個網站!
回覆刪除老師晚上要上及時通喔!
老師你甚麼時候上線啊,而且你也說你會常上啊!
回覆刪除老師你什麼時候要上及時通
回覆刪除